
地大新聞網訊 (記者 孫彥欽 通訊員 殷茵 宋虎躍)11月7日,由我校牽頭,武漢大學、中科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中科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自然資源部中南地質科技創新中心、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組建的湖北省地球科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啟動大會暨“流域地球系統科學與長江發展”高端論壇在校召開。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國科學院院士殷鴻福、鄭永飛、劉叢強、崔鵬、謝樹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楊春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湖北省科學技術廳領導,湖北省地學中心共建單位領導,地球科學領域專家,我校校長李建威,以及教師、學生300余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李建威在致辭中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技部、教育部和湖北省科學技術廳,長期以來對我校地球科學基礎學科發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他強調,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地球科學作為研究地球的結構、形成、演化的基礎學科,對國家能源安全、生態環境保護、“雙碳”目標、區域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我校因“地”而生,地球科學學科是學校的優勢特色,更是學校的立校之本。他希望地球科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能進一步梳理出地球科學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充分認識優勢與短板,找準傳承與創新突破口,團結共建單位,把中心建設好。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實驗室處處長粘來霞表示,地球科學基礎學科是湖北省的傳統優勢學科,湖北省科技廳在全國率先推進建設省級地球學科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并給予穩定支持。該中心的建設將全面加強地球科學基礎研究,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推動長江流域和湖北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共建單位代表共同啟動湖北省地球科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李建威為湖北省地球科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謝樹成院士頒發聘書。



謝樹成院士為中心自主研究項目負責人頒發證書。

謝樹成院士介紹,長江流域具有非常復雜的地球深部過程,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建設了重大的人類工程,孕育出悠久而燦爛的長江文化,推動了現代文明和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湖北省地球科學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經湖北省科技廳批復,將以長江流域及其周緣為研究基地,突破地球系統科學的前沿領域,聚焦淺表過程與宜居地球、深地過程與深地探測、深時過程與生命演化、圈層耦合與資源能源、行星地質與深空探測、地學信息與智慧地球等方向開展研究。他希望通過跨學科多平臺的碰撞與交流,將地球科學科學前沿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目標融合,提升流域地球系統科學服務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
“流域地球系統科學與長江發展”高端論壇環節,李德仁院士、毛景文院士、崔鵬院士、鄭永飛院士、劉叢強院士、楊春和院士、方勤研究員圍繞時空智能、長江中下游成礦機理與找礦突破、山區綠色減災、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勢態、深地儲能、長江文明與生態環境等主題進行報告交流。(編輯 孫彥欽 審稿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