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余紹權)近日,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主辦的2024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成績揭曉,我校參賽學子再創佳績,共獲獎68項,其中國家一等獎4項,國家二等獎7項,國家級獎項獲獎率為11.46%。全國本科院校參賽隊伍獲國家級獎項比率約為2.5%,湖北省本科院校參賽隊伍獲國家級獎項比率為3.0%。
我校國家一等獎數量和國家級獎項總數均位居湖北賽區第一。我校學子還獲湖北賽區一等獎17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24項。此外,我校一篇競賽論文作為全國12篇最優秀的論文之一,在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進行公開展示。

競賽自5月中旬啟動報名,從組織報名、暑期培訓到競賽結束,歷時近四個月。通過多渠道廣泛動員、積極組織,共有120余支學生團隊、360余名本科生報名參加暑期培訓。我校利用暑期邀請多名深耕數學建模教學與研究的專家教師,圍繞“數學建模基礎知識”“優秀論文寫作”“競賽規則”等主題開展了為期20天的線上線下培訓,培訓期間共進行了5輪模擬競賽,每輪模擬競賽結束后,數學建模團隊的17名教師分別對指導隊伍的論文進行點評,幫助同學們為建模競賽做好充分準備。通過培訓,我校共有來自16個學院的288名同學組成的96支隊伍報名參加全國競賽。
作為首批被列入“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的19項賽事之一,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由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主辦,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歷史。該賽事目前已列入“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目錄(第五),是全國高校參與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學科競賽之一。2024年,來自全國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的1788所院校/校區、65761隊(本科59278隊、專科6483隊)、近20萬人報名參賽,參賽人數創歷屆賽事新高。
一直以來,我校高度重視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在本科生院、數學與物理學院的支持下,數學建模團隊依托課程教學,以數學建模競賽為突破口,在教師團隊培養、課程建設(專業課、通選課)、教材研發、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開展了探索實踐,營造出“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賽教融合”的實踐育人氛圍,并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地推動了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做出了貢獻。
附:2024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我校獲全國獎名單
獲獎等級 |
隊員1(姓名及專業) |
隊員2(姓名及專業) |
隊員3(姓名及專業) |
指導老師 |
全國一等獎 |
阮俊杰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李赟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張朝陽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黃娟 |
全國一等獎 |
董帥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劉星語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張瑾涵 軟件工程 |
余紹權 |
全國一等獎 |
石京浩 智能科學與技術 |
胡姿彤 經濟學 |
包智慧 經濟學 |
黃娟 |
全國一等獎 |
付雲龍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王雅楠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劉敏 經濟學 |
黃娟 |
全國二等獎 |
胡綺芮 遙感科學與技術 |
周春陽 自動化 |
劉世峰 遙感科學與技術 |
余紹權 |
全國二等獎 |
何雨炎 物理學 |
趙夢鑫 自動化 |
童川博 地理信息科學 |
王元媛 |
全國二等獎 |
史佳濤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李佳慧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孫靈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楊瑞琰 |
全國二等獎 |
林佳欣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陳安娜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俞永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付麗華 |
全國二等獎 |
李書凡 海洋工程與技術 |
蔡可 海洋工程與技術 |
張夢茹 地球物理學 |
劉劍鋒 |
全國二等獎 |
張欣雨 物理學 |
吳茜茜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孫瑜涵 電子信息工程 |
付麗華 |
全國二等獎 |
王晗 智能科學與技術 |
李博 信息安全 |
王瑞雪 智能科學與技術 |
向東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