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欣 攝影 焦思勤 申亞菲)12月9日,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專題展開幕暨科學家精神教育數字平臺及地球科學仿真教學平臺上線發布儀式在校史館舉行。湖北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孫擊翔,校黨委副書記王甫,湖北省科協、湖北省科技傳播學會和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參加儀式。圖書檔案與文博黨委書記鄧云濤主持會議。
圖書檔案與文博部部長帥斌報告基地專題展廳及平臺建設工作。
嘉賓共同啟動儀式。
孫擊翔對基地專題展覽及兩個平臺上線表示祝賀。他指出,科學家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是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文化、傳承科學思想的創新載體。他建議,在科學家精神育人工作上成效突出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引導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創新自信,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王甫表示,校史館和博物館是一所大學的精神標識,學校一直高度重視場館建設和場館育人工作,在政策和人財物方面給予大量投入,依托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等平臺,學校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情懷,未來將繼續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在推進數智化賦能科普教育和場館育人方面努力探索,為湖北科研科普工作做出更多貢獻。
發布儀式結束后,參會嘉賓共同參觀了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專題展覽。
據悉,本次儀式集中發布了學校在科學家精神培根鑄魂工作方面的階段性成果,是推進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的重要舉措。“問道天地 育才報國”科學家精神展覽以豐富的圖文史料和藝術創作,展示了學校幾代科學家矢志地質科研與地學教育的光輝史跡;校史與地質科學家精神教育平臺著眼科技賦能,依托館藏文物數字化采集和實體展廳數字化還原,建設了永不閉館、永不停展的三維可視化展覽云空間;地球科學仿真教學平臺,通過對逸夫博物館“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數智化升級,打造了集教學、科創、科普于一體的沉浸式教學實踐平臺。(編輯 焦思勤 審稿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