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雅玲)近日,GlueX國際合作組正式批準,我校成為GlueX實驗的成員單位。為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我校物理學科的國際影響力,我校數學與物理學院康曉琳教授團隊于2024年9月向GlueX實驗提出申請加入該國際合作組。這是繼武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之后,第三個加入GlueX國際合作組的中國成員單位,也是我校繼加入BESIII國際合作組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ALICE實驗國際合作組以后,加入的第三個大型國際合作組。
GlueX實驗運行在美國托馬斯·杰斐遜國家加速器實驗室(Thomas Jefferson National Accelerator Facility,簡稱JLab)的D實驗大廳,旨在通過高能光子束打靶產生的末態來研究夸克-膠子相互作用,進而研究強子性質及尋找標準模型中預言的夸克膠子混雜態。此外,GlueX實驗正在建設的h工廠(JLab Eta Factory,JEF)將于2025年2月開始采集實驗數據。屆時將積累海量的h數據樣本,為精確測量h介子的衰變,并尋找其衰變中可能的新物理信號提供了重要的實驗數據。
我校近年來積極推動物理學科建設和發展,分別加入一系列國際合作的大科學裝置實驗,顯著提升了我校物理學科的國際影響力。2021年7月和2022年3月,我校分別成功的加入了北京譜儀(BESIII)實驗和歐洲核子中心的ALICE實驗,并在h、h′介子的衰變、重夸克產生的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如h′→hp0p0中cusp效應的首次觀測、h→ppp衰變矩陣元的精確測量、h/h′→ge+e?形狀因子的精確測量等。在重離子碰撞中開展了非瞬發D介子產生和集體關聯行為的觀測,分別被歐洲核子中心首頁報道、入選歐洲核子中心2023年度亮點進展。一人入選國博委“中德博士后”國家級博士后人才。
此次成功加入GlueX國際合作組,為我校利用GlueX實驗采集的大量數據開展物理研究提供必要條件,標志著我校在國際化方向又邁出新的一步,為今后開展國際合作交流,推動物理學科的發展,提升學校的國際學術地位,拓展國際影響力奠定基礎。(編輯 王俊芳 審稿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