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 (記者 許小康 梁睿華 通訊員 李周波 霍少孟)3月4日、5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京開幕。我校干部師生熱切關注全國兩會召開,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方式收看收聽相關報道,認真聆聽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兩會的勝利召開反響熱烈。
黨委書記劉杰教授表示,2025年全國兩會,是在關鍵歷史節點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承載著新的使命任務。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系統地總結了我國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謀劃了2025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及重點工作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過去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清晰擘畫了教育強國的宏偉藍圖,發出了加快建設的動員令,這是黨和國家賦予教育系統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新征程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將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牢記“地質報國”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持續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水平。堅持“四個面向”,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和創新治理機制,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加強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和有組織科技創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建設發展,加快建設地球科學領域特色研究型大學,為教育強國建設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地大貢獻。
校長李建威教授表示,今年的“兩會”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的第一次全國兩會,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重要會議,備受矚目和期待。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定步伐。面對更加復雜嚴峻的形勢,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部署和謀劃堅定了我們乘風破浪的發展信心、凝聚起我們行穩致遠的奮進力量。立足新的起點,學校將始終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錨定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堅持“四個面向”,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持續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完善創新拔尖人才培養模式,以新時代教育家精神引領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打造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提升服務新一輪找礦突破、能源資源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地大實踐,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焰新教授表示,現場聆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深感振奮。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當前,教育強國建設已經按下了“快進鍵”,進入了蓄勢突破、全面躍升的重要階段。建設教育強國要充分發揮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結合部的關鍵作用,大學必須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使命,堅定信心、團結奮斗,堅守基礎研究主陣地,勇于破解關鍵核心技術難題,研發前沿性、顛覆性技術,主動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大學必須鼓勵師生潛心鉆研、“十年磨一劍”,在長期堅守中爭的是靜水流深,爭的是源遠流長。要不斷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使青年人才“冒出來”、如地下水噴涌成泉。
全國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校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長,地球科學學院童金南教授表示,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聆聽了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心情非常激動。報告全面系統總結了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取得偉大成就,順利完成了年度既定目標任務,同時又高瞻遠矚地精心部署了2025年各項工作任務。我完全贊同和擁護。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是當前我國從大國向強國發展的關鍵標志,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之后,報告中又明確提出今年將“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作為高教戰線的一員,我們將責無旁貸,以國家使命為己任,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教書育人,為國盡力。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丁華鋒教授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等任務部署,作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振奮。DeepSeek和機器人的火爆,展現了中國在全球創新生態中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技術發力,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全球影響力。2024年,中國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展望2025年,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培養更多未來產業人才,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將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創造強國”貢獻力量,共同迎接更加輝煌的未來!
國際應用地球化學家協會最高獎獲得者、地質過程與成礦預測全國重點實驗室左仁廣教授說,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就讓我倍感振奮,對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期待。我關注到,科技創新、人工智能等是今年兩會的熱門話題和重要內容。作為一名地球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學科的科研工作者,我將緊緊圍繞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需求,推動人工智能與地球系統的深度融合,著力破解覆蓋區和深部礦產資源預測難題;作為一名高校青年教師,在教書育人、學術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中,我將以“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為學習榜樣,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加快構建智能找礦方法技術體系,探索培養“地學+AI”復合型人才,為建設教育強國、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貢獻地學智慧和力量。
全國模范教師、計算機學院輔導員李歡歡說,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全國兩會的召開,凝聚智慧和共識,承前啟后,確保了國家發展戰略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李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過去一年,國家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制定了2025年國家建設發展的目標任務。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我特別關注教育強國三年行動計劃的制訂和實施,置身于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偉大征程中,我們要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格局,更加扎實的專業素養,更加真摯的育人情懷,主動擔當作為,擁抱挑戰和機遇,與時代同奮進,與學生共成長!
“楚天名師”獲得者、地球科學學院謝淑云教授說,會議提到的教育強國、生態文明建設、能源資源安全等議題,與我們的職責使命緊密相關。我深刻體會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和創新能力的新時代專業人才是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我將以實際行動踐行兩會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守地質報國信念夢想,持續加強地球科學一流課程建設,將前沿科研成果融入課程體系,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同時結合地質e站等科產教融合平臺,帶領團隊聚焦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科技創新助力國家綠色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地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
環境學院院長史建波教授說,過去的2024年,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砥礪奮進、攻堅克難,順利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進展,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這些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令人振奮。今年將迎來“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環境學院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聚焦綠色環保、生態保護、污染治理等領域,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作出貢獻。
武漢市政協委員,民革地大支部主委,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院長寧伏龍教授說,又是一年初春時,兩會隆重召開了!2024年,在習近平主席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經濟穩步增長,科技創新捷報頻傳,特別是以DeepSeek、宇樹科技、“夢想”號大洋鉆探船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舉世矚目。與此同時,教育強國建設也邁出了堅實步伐,為國家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也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展望2025年,我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充滿信心。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我們機電學院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智能感知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堅定不移地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產業升級、建設教育強國、服務國家和湖北發展戰略貢獻我們的力量。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阮一帆教授說,過去一年,黨和政府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付出艱辛努力,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教育的高度重視。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結合點,我們要把教育放在“國之大者”中、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去思考,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湖北省人大代表、洪山區人大代表,民盟地大委員會副主委,計算機學院朱靜副教授說,2025年全國兩會在萬眾矚目中勝利召開,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令人振奮。報告回顧了2024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令人倍感自豪。展望2025年,報告提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如推動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制定教育強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兩會不僅是國家大事的議事平臺,更是凝聚民心、共繪藍圖的重要契機。作為一名黨外知識分子,我深感國家發展的脈搏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對未來充滿信心與期待!
湖北省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湖北省委會常委、地大委員會主委,地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王倫澈教授說,2025年全國兩會再次為高校教學科研人員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提出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優化科研評價體系、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等舉措,令人振奮。作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未來,我們將更加注重原創性研究,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加強科研成果轉化,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兩會對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政策也讓我備受鼓舞,期待更多青年學者在科研舞臺上綻放光彩。我們將以實際行動響應國家號召,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原校黨委副書記、校關工委副主任丁振國教授說,2025年全國兩會是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高人才隊伍質量。作為在教育戰線工作50年的老同志,深感責任重大。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國兩會精神,堅定教育的初心使命,勇于擔當,繼續發光發熱,為教育強國建設再作新貢獻。
退休第十黨支部書記、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退休教授張勝業說,2025年全國兩會將“銀發經濟”納入國家戰略部署,作為高校退休教師,深感振奮。老齡化既是挑戰,更是機遇,退休群體中蘊藏著豐富的經驗與智慧。退休不褪色,我們將繼續發揮“銀發力量”,將老同志的寶貴經驗轉化為育人資源,為銀發人才“退有所為”提供平臺保障,努力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社會愿景!
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GIS)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韋意說,作為青年研究生和學生骨干,我密切關注兩會,深受鼓舞。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國家獎助學金提標擴面、助學貸款提額降息,我校也優化了研究生獎助體系,讓我們能更專注學業。報告中還強調了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DeepSeek的橫空出世也證明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作為新時代研究生,我們應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為基礎,緊跟前沿技術動態,勇于探索未知,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將個人研究方向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努力攻克技術難題,為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青春力量。
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2023級碩士研究生楊熙說,作為研究生會主席團成員,我深感兩會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窗口;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學生,我更加認識到科教興國戰略為我們提供了廣闊舞臺,土木工程肩負著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轉型的使命。未來,我將帶領研究生會聚焦國家需求,推動學術與實踐結合,引導研究生在智慧城市、綠色建筑等領域貢獻力量,爭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
地球科學學院地質學專業(國家拔尖計劃)2021級本科生寧新竹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全面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作為學校首屆地質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的一名本科生,我們應主動對接國家“雙碳”目標、深地深海探測等重大戰略需求,強化“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使命感。繼承發揚李四光先生等前輩的愛國精神,將個人科研方向與國家資源安全、地質災害防治等民生問題緊密結合,在課堂中夯實根基,在野外中錘煉本領,在創新中突破邊界,以實際行動回應國家對拔尖人才培養的期待!
資源學院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基地班)2021級本科生暢晨然說,兩會聚焦著國家發展的諸多關鍵議題,能源革命與“雙碳”目標無疑是其中閃耀的焦點,這與我的專業緊密相連,我清晰地看到了國家對能源事業的重視與決心,讓我深感責任在肩。作為一名資源學子,我將以兩會精神為指引,以青春之我,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用實際行動助力綠色低碳轉型,在學術探索和社會實踐中,不斷挑戰自我,勇攀科技創新高峰,積極投身于鋰、鈷、鎳等關鍵新能源礦產的勘查工作,深入研究其成礦規律,創新勘查技術手段,為推進能源革命、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審稿 吳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