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 (通訊員 馬麗敏 劉強)3月22日至23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重點專項項目聯合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我校召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張峰處長,湖北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張智處長,我校校長李建威,副校長王力哲,學校相關單位及項目組成員100余人參加會議。王力哲主持啟動儀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翟明國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鄭永飛院士、浙江大學張宏福院士、我校謝樹成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張水昌院士,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相關高校的共26位專家組成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專家組。
李建威向與會院士和專家表示感謝。他強調,地球系統科學正邁向從單一圈層研究轉向多圈層協同演化的新階段。本次項目以“圈層互饋機制”為核心創新點,聚焦地球深部過程與大氣、海洋、生物等外部圈層的動態耦聯,旨在揭示板塊構造驅動下多圈層能量與物質循環的規律。他表示,項目成果將突破傳統地質動力學理論框架,為完善地球系統演化模型提供關鍵科學依據,同時助推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培養跨圈層研究的復合型創新人才。學校將全力支持項目實施,嚴格遵循科技部要求,確保過程管理的規范與高效。
張峰代表項目管理部門,祝賀團隊立項,并深入解讀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管理改革方向。他指出,在地球系統科學領域,項目應強化系統性思維,打破學科壁壘,搭建開放共享的研究平臺。同時,倡導弘揚科學家精神,規范成果標注與知識產權管理,推動科研生態的可持續發展。他期待項目團隊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
張智從湖北省科技創新戰略出發,高度評價項目聚焦宜居性地球系統研究的現實意義,強調基礎研究應秉持求真求善的雙重導向,既追求科學真理的突破,又服務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參加本次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的4個項目分別為:我校地球科學學院吳元保教授負責的“典型大陸碰撞帶精細結構及物質循環的過程和效應”(常規項目);羅根明教授負責的“地球系統聯動過程與元古宙極端氣候成因”(常規項目);地質微生物與環境全國重點實驗室宋虎躍教授負責的“新元古代雪球地球時期構造—火山活動—環境—生物演變的耦聯過程”(青年科學家項目);西北大學郝威鐸教授負責的“重建元古宙早期海洋營養元素循環與環境演變”(青年科學家項目)。
會上,項目首席科學家分別介紹了各項目的立項背景、研究思路與目標、內容與技術路線,以及預期成果。專家組認真聽取匯報,對項目的啟動表示認可,對研究內容的整體設計予以肯定,并結合專業視角為三個項目的實施方案提出建議。
本次聯合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是我校首次嘗試多項目聯合啟動論證,不僅加強了項目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強化了問題引領的聯合攻關。
(編輯 孫彥欽 審稿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