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新聞網訊 (通訊員 余淳梅)4月18日至23日,由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主辦,我校地球科學學院、地質過程與成礦預測全國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共同承辦的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學術年會在武漢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劉叢強、鄭永飛、吳福元、張宏福、徐義剛、李獻華、趙國春、胡瑞忠、謝樹成,以及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0余名專家學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參會,共同探討相關研究領域的前沿進展與未來方向。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獻華主持。
學會理事長馮新斌致開幕辭。他表示,學會將持續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推動基礎研究與應用實踐結合,助力地球科學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我校校長李建威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希望會議交流中的思想碰撞能為地球科學交叉融合發展開辟新路徑,為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構建人與地球和諧共生共榮的美好未來貢獻智慧和力量。
開幕式還舉行了第二十屆侯德封獎和《地球化學學報(英文)》(Acta Geochimica)優秀論文頒獎儀式。隨后,北京大學張立飛教授、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強研究員、浙江大學夏群科教授、中國科學院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李雄耀研究員和我校吳元保教授作大會報告。
18日至21日,學者們圍繞行星地球、深部地球、淺表地球、資源能源和方法技術五個主題、34個專題進行了840個口頭報告,展出展板68幅。
22日至23日,60余名會議代表分別赴木蘭山、神農架實地考察了西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和揚子地臺出露的最古老沉積地層—中元古界的神農架群。

會議期間,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創新部副部長肖朝瓊出席開幕式,并宣讀了中國科協關于同意召開本次會員代表大會的批復文件。大會聽取審議并通過了第十屆理事會工作報告和意見建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學會第十一屆理事122人和第三屆監事7人,并通過了《學會章程》(修訂草案)和《學會個人以及團體會員會費標準調整方案》。在隨后的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第一次理事(擴大)會議上,通過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學會常務理事40人,馮新斌當選為第十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大會期間還舉行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學術沙龍,為學科傳承注入新動能。
此次會議聚焦地球與類地行星宜居性演化、地球關鍵帶物質循環與全球變化、資源能源效應等前沿領域,展示了新型分析技術及多學科交叉成果,為服務國家資源能源戰略與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創新思路。(編輯 孫彥欽 審稿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