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大新聞網訊(記者 李銳欣 通訊員 鄒蔚鶴)10月15日至17日,在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36周年之際,我校原創話劇《大地之光》在西南科技大學上演。
10月15日晚,“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宣傳工程”四川匯演《大地之光》綿陽展演在西南科技大學啟幕。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辜彬,綿陽市政協副主席、民革綿陽市委會主委許小君,我校黨委副書記王甫,西南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代波,綿陽市科技工作者代表,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代表,教育工作者代表和學校師生代表800余人現場觀看演出。

代波致歡迎辭。他表示,西南科技大學在地質學科方面底蘊深厚,是全國較早以非金屬礦為特色開展人才培養的院校之一。話劇《大地之光》走進西南科大,不僅是一場浸潤心靈的藝術盛宴,更是兩校深化交流合作、共促學科發展的難得契機,將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注入新動力,激發師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報效國家的熱情。

王甫介紹劇目。他講到,該劇聚焦李四光先生1950年歸國后21年間的關鍵經歷,生動詮釋了“把知識奉獻給祖國”的家國情懷與“我愛我師更愛真理”的求實精神。他期待《大地之光》在四川、在綿陽這片熱土上,能感染和激勵更多青年學子,從李四光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身上,讀懂何為“國之棟梁”,何為“民族脊梁”,以“兩彈一星”精神、科學家精神培根鑄魂,立鴻鵠之志,踐奮斗之行,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的江河湖海。

《大地之光》是以新中國第一批杰出科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李四光先生為原型,由我校打造的一部原創話劇。劇目采用倒序手法,從李四光先生晚年與學生的對話切入,串聯起第四紀冰川科學證據爭論、尋找鈾礦、石油會戰、地震預測預報等特定歷史場景,藝術化呈現出李四光先生胸懷家國、獻身科學、堅持真理、淡泊名利的一生。

話劇用故事傳遞科學家精神,是一堂鮮活的“思政課”,現場反響熱烈。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教師魏玉健表示,李四光先生“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的崇高精神和科學報國的赤子之心讓其深受震撼,作為教師,要堅守教育初心為國育才,讓科學薪火與家國擔當在下一代心中扎根。西南科技大學本科生劉思涵則感慨:“演員們真摯的表演將‘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的信念刻畫得淋漓盡致,更讓我明白偉大夢想源于腳踏實地的奮斗,這種精神將激勵我勇敢前行。”

本次參與演出的是該劇的第12批演員。飾演李四光先生的李思銳表示:“此次在綿陽演出,讓我與李四光先生精神同頻共振的感受格外強烈。綿陽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發源地,李四光先生當年毅然歸國,投身國家地質事業的經歷,與這片土地上的奮斗故事本質上是相通的,都是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尋。”

出席領導與演職人員合影留念

我校川渝校友會組織集體觀看演出并合影留念


演出現場圖
《大地之光》是首批入選中國科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等部委“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的6個劇目之一。話劇自2012年11月首演至今,先后在北京、西安、南京、澳門等10個城市巡演76場,直接輻射觀眾超11萬人次,受到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主流媒體的多次宣傳報道,成為了講好中國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的亮麗名片。


此次演出恰逢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1周年,10月18日,劇組全體師生走進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的“兩彈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完成了一次從地質學家愛國情懷到“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度對話。全體人員在鄧稼先銅像前肅立致敬,獻上鮮花表達對先輩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場館中陳列的鈾礦模型與話劇中勘探鈾礦的劇情遙相呼應,讓師生在歷史與藝術的交融中,進一步體悟了李四光等新中國第一代科學家“愛國、求是、擔當、奉獻”的價值追求。(審稿 陳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