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我校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2011年度聯合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武漢召開。
中科院院士朱日祥、湯中立、陳毓川、李曙光、張國偉、金振民、鄭永飛、殷鴻福、莫宣學、裴榮富、翟明國,我校校長王焰新、副校長郝芳,國家基金委和中國科學院有關領導、各重點實驗室主任、副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及部分科研骨干120余人參加了會議。
我校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成秋明主持開幕式。
校長王焰新致歡迎辭。他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說,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地質學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固體地球科學在服務經濟建設和指導群眾認識自然規律、抵御自然災害的過程中,其知識領域也已經擴展到了防災減災、全球變化、環境保護、區域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工農業生產、城市建設、深空探測等諸多行業,滲透到了國家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在國家各項建設事業中都體現出了重要作用。他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引領更多科學家探討開拓創新和有特色的科學研究新道路,發動更多青年地學人才投身有國際影響力和具有開創性的學術工作,促進我國固體地球科學研究的協同創新和跨越式發展,提供新的聯系紐帶和友誼橋梁,使大家進一步加強合作,攜手共進,共同為促進我國固體地球科學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處長劉羽講話。她說,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是我國在地質學領域協同創新的先驅,固體地球科學領域的院士、專家和年輕學者齊聚武漢,共同研討固體地球科學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交流各實驗室的工作進展,必將提供很多新的啟迪。她還對重點實驗室聯盟的作用和如何發展提出了建議。
中科院計劃財務局副局長潘鋒講話。他指出,解決國家重大科技問題和重大國家需求問題,需要各重點實驗室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跨部門、跨實驗室和跨學科力量協同攻關,促進交流與合作、增強國際競爭力,帶動和引領我國地球科學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朱日祥就進一步做好聯盟工作和如何開好這次會議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在為期2天的會議中,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同位素年代學和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南京大學內生金屬礦床成礦機制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我校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造山帶與地殼演化重點實驗室和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等9個重點實驗室主任分別作了2011年度工作報告,參會人員針對各實驗室主任的工作報告和事先與其它各實驗室溝通后準備好的提案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會議期間還召開了各實驗室主任聯席會議專門討論聯盟的具體工作事務。
各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對“聯盟”運行機制和取得的成就給予充分肯定,并對各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共性和個性問題提出很好的建議。
會議決定,“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第五屆學術委員會聯合會議于2012年12月的第一個周末在西安召開,由西北大學大陸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具體承辦。
固體地球科學領域重點實驗室聯盟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倡議發起的,旨在加強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各重點實驗室的合作與交流,更好地總結和交流各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經驗和促進各實驗室的發展,推進我國固體地球科學事業的發展和提高我國固體地球科學在世界科技競爭中的影響力,使之真正成為為科學家服務、交流與合作的平臺。
(轉自地大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