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十年來,從國家到沿江省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萬里長江,浩蕩東流,澤被南北兩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對長江念茲在茲,是因為“長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輕”。為了診治“長江病”,習近平總書記走遍長江的上中下游,先后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從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重點闡述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五個關系”,再到賦予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新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為長江經濟帶的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
進入新發展階段,得到休養生息的母親河正奔涌蓬勃生機,一路向前,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大家正以飽滿的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洋學院副院長陳剛教授:我們學校的研究團隊20多次進出青藏高原,和十年前相比,長江源頭的草場更多了,也更綠了,河床變寬了,水質更好了,這也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我們師生都充滿了期望,我們相信未來的中國,山更青,水更綠。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202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