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陳華文)3月25—26日,春暖花開的周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地球科學學院2022級珠峰班35名同學,在馬昌前教授、余振兵教授和王連訓副教授等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湖北省羅田縣和英山縣,圍繞《地球系統科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開展地質認知實習。班長方博說:“作為地質專業大一學生,第一次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學習,一切都是新鮮的。這次野外實習,開啟了我們認識地質、熱愛地質的大門。”
該校地質學珠峰班,是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之一,以培養地球科學領域領軍人才為目標,配備了一流的師資力量,制訂獨特的培養方案,不僅強調大學生地球系統科學思維,還特別重視大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而野外教學,也是該校的辦學傳統和特色。以巖石學研究見長的馬昌前教授,多年來把校園和野外兩個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培養高起點的地學人才,必須讓他們盡早來到野外,感受地質的萬千氣象。”他說。
英山羅田一帶,由于大別山遠古時期活躍的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地球的內力作用痕跡十分顯著。野外實習中,老師們手把手教學生們辨認巖石、流水作用、巖漿捕虜體、巖層侵入關系、風化層辨識和造山運動等。“野外教學的最大優勢,就是面對自然界中的地質現象可以現場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質的樂趣,還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將今論古的地學思維。”王連訓說。
《中國自然資源報》2023年4月5日 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