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杜純
10月19日,東湖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2023全國科普工作交流研討會在漢舉行,來自全國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各地方科技管理部門的150余名代表,展開交流和研討。此次會議以“加強新時代科普能力建設”為主題,與東湖論壇同期舉辦,是科技部支持論壇舉辦的重要舉措之一。
科技部科技人才與科學普及司司長劉育新介紹,近年來,科技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不斷完善科普工作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積極建設重大科普活動平臺,培育多樣化的科普隊伍和工作體系,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
用科普點亮科學之光
會上,中國科學院學部局、中國科協科普部、上海市科委、重慶市科技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作為典型單位發言。
20多年來,中國科學院廣大院士專家深入大中小學、工礦企業、黨政機關、鄉鎮農村、部隊軍營等,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作了2000余場次的科普報告,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中國科協推動科技志愿服務與文明實踐結合,成立中國科技志愿者總隊,全國實名注冊科技志愿者近456萬人,志愿服務組織超過10.7萬個,實現5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全覆蓋。
上海培育出上海科技節、上??萍紓鞑ゴ髸ⅰ渡倌陳鄣仙返纫淮笈哂袊H影響力的科普品牌活動及作品;由上??萍拣^、自然博物館、天文館構成的集群,常年入選全球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榜單。
重慶共有市級科普基地324家,實現了全市38個區縣全覆蓋,科普基地成為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重要平臺,對科普基地實行“競爭入選、達標認定、定期評估、不合格淘汰”的動態管理機制。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組建“美麗中國”科普講師團,以“地球科學科普大講堂”為引領,發揮院士專家的模范帶頭作用,發動學生群體建立科普志愿服務隊,推動科普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進鄉村。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在的合肥科學島,30多個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10多個大型實驗平臺、3個大科學裝置中的10多個實驗室常年對外開放,各科研單元也開設科普展廳接待參觀人員,與合肥現代科技館形成科普矩陣。
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一直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對湖北“十四五”科學素質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到2025年,全省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16%,高于全國預期發展水平。在科技部的指導和支持下,湖北省科普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建立,協同推動全省科普重點工作落實。
10月13日,《你好 賽先生》第三期在湖北衛視播出,中國科學院院士鄧子新揭秘“合成生物學”會給未來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這一全國首檔院士科普創演節目,特邀十位“當代賽先生”——在前沿科學領域中引領國家發展的院士,和從全球遴選的30位“科學新青年”一起,以大眾視點看科技,以普及角度說科學,共同呈上一堂干貨滿滿、收獲多多的公開課。
近年來,我省持續加大經費投入,優化科普資源供給和服務,科普活動富有特色、科普陣地富有影響、科普服務富有成效。與科技部共同主辦科學“鄂”知道·專家科普“開放麥”,連續四年組織舉辦“科學家紅毯秀”。圍繞“科普湖北”品牌,聚力打造了“荊楚科普大講堂”“江城科普快車”“東湖科普綠道”等一批子品牌,受到群眾的熱烈歡迎。廣泛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講解大賽、實驗展演匯演等科普示范活動,在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和助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鏈接: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頻共振 湖北日報數字報 (hubeidaily.net)
(原載于《湖北日報》2023年10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