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大埔縣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技術開發(委托)合同簽約儀式在縣科技信息大樓二樓會議室舉行。
簽約儀式前,大埔縣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進行座談交流,就深化校地合作、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創校地合作實驗室、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對礦山資源開發、選礦工藝、瓷土尾礦綜合治理等方面開展了詳細的技術討論,對下一步的校地合作、產學研究等作了長遠規劃。雙方將持續深入瓷土技術開發合作,共同推動校地合作模式和對接落實機制的創新發展。
在簽約儀式上,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大埔縣瓷土礦的相關情況,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技術開發合作的相關事宜,雙方共同簽訂了技術開發(委托)合同,就大埔縣瓷土礦區瓷土性能評價及應用技術研究等方面合作內容進行了明確。
大埔作為“中國青花瓷之鄉”,是我國四大青花瓷生產基地之一,制瓷工藝飲譽中外。現有數據表明,大埔全縣已探明各類制瓷資源量約4.37億噸,其中瓷土礦約1.56億噸、瓷石礦約2.73億噸、鉀長偉晶巖約0.09億噸。
本次簽訂技術開發(委托)合同,標志著大埔縣瓷土礦資源開發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和突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通過共建校地合作實驗室,依托校方的科技創新技術,全力推進大埔瓷土資源的技術攻關和綜合利用,精準分析大埔縣瓷土的成分和結構,提出瓷土開發利用方向,為大埔陶瓷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科技保障等方面幫助,積極推介瓷土加工龍頭企業及陶瓷產業相關的企業落戶大埔。
以此為契機,大埔縣將持續深化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合作,將瓷土精深加工打造成優勢產業、鏈主產業,加快解決“瓷土外賣、瓷泥外購”等短板,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陶瓷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進一步夯實陶瓷產業發展基礎,為大埔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其間,考察團一行還到相關礦區進行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大埔縣瓷土礦區的地質構造、礦產分布等情況,為后續的資源開發利用提供重要支持。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肖爽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輝堂,副縣長羅春達參加活動。
陳澤銘 羅文燕 劉文烽 曾偉林
鏈接:校地合作推進 瓷土資源開發_第23747版:大埔視窗_2023-10-31_南方日報數字報_南方網 (southcn.com)
(原載《南方日報》2023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