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10日電(王向東、韋仕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自動化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生第一黨支部青春接力,努力實現“全員優秀”,連續三年涌現出三位奮斗力行類別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入選湖北省首批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起跑,在學與思中堅定前行步履。地大自動化學院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生第一黨支部(簡稱博一黨支部),2019年3月成立伊始,制定了“理論領講、黨史互測、原著共學、筆記齊寫、實踐同行”五大計劃,尤其在傳播黨的創新理論方面,支部秉持“最好的學就是講”的理念,創新融合“新工科”專業特色和新媒體手段,相繼推出“理·響”青年空中課堂和“紅星閃閃伴你行”品牌活動,不斷凝聚青春“合伙人”,擴大黨建“朋友圈”,帶領青年影響更多青年,目前已累計宣講40余次,覆蓋6000余人。近三年有15名同志先后獲評校級優秀研究生標兵、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共青團員。
加速,在知與行中點燃紅色引擎。“力學篤行、躬身實踐、傳承奉獻、知行合一”,博一黨支部全體黨員依托專業所學,一方面把公益足跡延伸至兩千公里外大山深處,線上線下為湖北恩施、云南楚雄等地4500名學子,開展20余次科普小課堂,為山區學子埋下“自動化”的種子,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澎湃力量;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數字黨建”未來之路,組建團隊在跨越5個省份、深入40多個高校、企業和鄉鎮調研的基礎上,創新基層黨建“智慧+”模式,成功上線并公益運行全國首個由學生自主研發的智慧黨建系統,現已賦能30余個基層黨支部建設提“智”增效。
沖刺,在創與闖中勇攀科技高峰。在“從0到1”的原始創新征途上,博一黨支部立足“四個面向”,步履堅定做闖將。近三年來,支部成員聚焦國家在“深地”“深海”等方面的戰略需求,踐行學院“智能+地學”拔尖創新型人才自主培養模式,跟隨導師科研團隊在地質鉆探、海洋勘探等國家重大科研領域勠力攻堅“卡脖子”關鍵技術,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相繼在自動控制等領域國際權威期刊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3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軟著20余項,29位同志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4位同志榮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披荊斬棘、敢闖會創的氛圍在支部中日益濃厚。
新時代青年黨員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未來,博一黨支部將繼續以乘風破浪的奮斗姿態,淬煉成鋼,打造紅色的“硬核堡壘”。
新華網 11月10日 http://hb.news.cn/20231110/ac1a8bcb51d842f286157999e72fad8c/c.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