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 張杏)為踐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加強科普能力建設,11月3日,江岸區科協組織四唯街道、臺北街道55名科普工作者前往江夏靈山科普基地開展地質科普主題活動。江岸區科協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馮崇堅參加活動。
靈山是武漢市內首個礦山主題公園。三年前,這里曾是無人問津的廢棄礦山,生態環境嚴重破壞,裸露山坡與露天采坑滿目瘡痍,采礦棄渣與危巖體隨處可見,地表生態植被毀損殆盡,經過持續的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逐步形成由奇山、碧潭、森林、田園、湖泊、草甸、花海、礦洞、村灣組成的“網紅打卡地”。
活動請到優秀科普圖書《漫游礦物世界》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王珂為科普工作者現場講解。據他介紹,靈山是石灰巖礦體,石灰巖是在海洋里由碳酸鈣飽和析出后發生沉積而形成的,其硬度較大,較為致密,是煅燒石灰的常用材料,也經常用來修路。礦坑蓄水而成的碧湖、矗立在草地上紋路清晰的巖體,靈山不僅是拍照打卡、遛娃的好去處,更是天然的地質科普基地。
“我學會了巖石的三大種類、怎么辨別石灰巖,還有王博士介紹的戶外地質考察工具,地質錘、指南針、放大鏡的使用方法,下次帶娃去戶外,我會帶上工具,把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希望能幫他種下探索地球、保護環境的種子。”來自四唯街道的黃娟高興地說。
據悉,本次活動旨在積極貫徹落實“武漢以我為榮”實踐活動,通過走進鄉村振興的生動案例,見證武漢踐行“兩山”理論的主動作為,以地質專業博士通俗易懂的講解,科普靈山巖體為契機,引導公眾樹立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觀,增強對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的認識和支持。
鏈接:武漢科技報數字報刊平臺-探究地質奧秘 感悟生態文明 (kexing100.com)
(原載《武漢科技報》202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