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華文
當前,網絡作為一種重要的傳播載體,深刻影響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特別是對大學生群體而言,從言談舉止到思想行為或多或少都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高校要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端正思想品德。
教師是網絡文化育人的主要群體,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有利于實現立德樹人和教育強國的深入推進。
高校教師要參與網絡宣傳教育。網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加強網絡宣傳教育,教師要聚焦高校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擔當,主動承擔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的使命,積極對接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需求。同時,教師要用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網言網語”,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問題講深講透,用生動的方式呈現高校在美麗中國建設中的作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美麗中國建設中來。
高校教師要做好網絡熱點闡釋。網絡世界每天傳播大量信息,由于大學生處于知識的積累期和價值觀的形成期,容易受到一些片面言論乃至錯誤觀點的影響,導致思想觀念出現偏離。為此,高校教師要針對社會公眾和大學生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及時撰寫文章,闡釋政策、理論,強化正面聲音,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比如我校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秉持“眼里有山河、心里是中國”理念,通過圖片、繪畫、文字、視頻等方式呈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準確把握網絡文化育人的方向。
高校教師要創作優秀網絡作品。形式多樣的優秀網絡作品不僅能感染人、影響人,還可以培養人。高校教師在網絡作品的創作中要發揮“領頭雁”作用,不斷開闊眼界、打開思路,充分運用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方式,結合各自高校的辦學歷史、學科優勢等創作優秀網絡作品,澆灌大學生的心靈之花。創作中,高校教師要加強敘事性網絡作品創作,用講故事的方式揭示特定的思想主題,借助優秀的網絡敘事作品推動網絡文化育人行穩致遠。
高校教師要善用網絡傳播平臺。許多高校都開通了門戶網站和新媒體賬號,高校要引導教師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寫、畫、拍、唱、演”等方式把高校的好聲音在線上線下傳播開來。一方面,高校教師要掌握網絡傳播的本領,借助學校視頻平臺,用短視頻的方式把美麗的校園風景、大學生刻苦學習的狀態、“大先生”教書育人的風采展現出來,讓大學生及廣大網友了解學校辦學情況;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勵有工作熱情的教師組建網絡文化工作室,培育網絡傳播品牌,在關鍵時間節點做好網絡話題的策劃和內容傳播,真正體現教師在網絡文化育人中的作用。
任何一項工作要取得實效都需要健全的體制機制做保障,高校開展網絡文化育人也應如此。比如,在職稱申報和成果獎勵等方面對參與教師給予認定,教師創作的優秀網絡作品產生強烈反響的,學校要將其納入年終考核或獎勵體系。高校也要支持教師開展網絡文化育人的理論研究,在經費和課題申報方面給予傾斜,推動網絡文化育人走深走實、落地見效。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鏈接:《中國教師報》電子版 (chinateacher.com.cn)
(原載《中國教師報》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