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國能源資源安全重要戰略保障區域。為響應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通過專業教師援疆掛職、畢業生赴新疆就業及聯合開展科研項目“三力”協同深度參與新疆地礦行業事業發展,為服務國家能源資源開發安全保障貢獻地大力量。
援疆教師深入一線
地空學院今年積極組織選派昌彥君、李智勇兩位優秀專業教師分別赴新疆地質局地球物理化學探礦中心和地質勘查處掛職。7月22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李建威一行赴新疆地質局座談調研、看望學院援疆教師。

“當年我曾鼓勵學生們要建設邊疆,現在我要踐行當年的話語。”作為地空學院長期研究電磁法勘探等領域的專家,昌彥君教授在退休后主動請纓加入學校援疆隊伍。地空學院青年教師李智勇副教授來到新疆地質局地質勘查處掛職后,充分發揮自身在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專業領域的科研專長,積極參與單位綜合地球物理方法運用和新方法技術突破。
畢業學子扎根新疆
多年來,地空學院源源不斷地為新疆地礦行業輸送優秀畢業生。幾代地空學子懷揣著對地球物理的熱愛和對新疆土地的深情,投身新疆地礦行業。
1990屆校友翟慶廣,投身新疆地礦事業三十余年;2009屆校友孔繁良,從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新疆地質局物化探中心骨干;2016屆校友張靜,作為新疆地質研究院地球物理高級工程師,時刻秉持著“地質人的坐標系就要跟著礦帶走”的理想信念……


幾代地空人不畏艱苦,用所學所長,為新疆地礦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青春活力,成為保障新疆能源資源安全的堅實力量。
校地產學研深度融合
多年來,地球物理與空間信息學院科研團隊在新疆堅持開展地球物理勘探理論研究與技術攻關,致力于揭示新疆地質地球物理背景及礦產形成分布規律,為找礦突破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近五年,地空學院在新疆開展科研項目和學術課題二十余項。其中,地空學院陳超教授團隊已在新疆開展近十年的地球物理調查研究,承擔了覆蓋區地質填圖、區域地質綜合調查等重點項目,在綜合地球物理方法應用、巖石圈構造演化、區域成礦規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活動期間,地空學院黨委書記馬彥周、副院長嚴哲、輔導員劉鵬宇與博士生閆浩、王垚赴新疆地質局煤田地質中心、物化探中心開展訪企拓崗和座談交流,就地質e站建設、校友工作、畢業生就業、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內容深入交流,積極推動產學研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明昊 靳昊 通訊員 湯晨曦)
鏈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1213661f5b134331b51c946b8ecdeb1d
(原載 光明日報客戶端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