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银河赌场棋牌-澳门银河赌场开_百家乐平注法亏损_全讯网最方便的新全讯网 (中国)·官方网站

首頁

首頁  >  立德樹人  >  正文

“張昊”星:來自星辰的地大浪漫

發表時間:2023-07-03     點擊:次     編輯:孫彥欽

地大新聞網訊 (通訊員 徐燕 李富強)近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發布了近200顆小天體的命名,由美國亞利桑那州洛韋爾天文臺發現的,永久編號為34714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張昊”星:(34714) Haozhang。從此,星空中有了一顆以我校教師命名的行星。

為何張昊教授能夠獲得國際小行星命名這一殊榮?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到校行星科學研究所和逸夫博物館,與張昊教授進行了關于星辰的對話。

堅守地大人“上天”的時代使命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愿進行提名,并經國際組織審核批準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于小行星命名的嚴肅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夠獲得小行星命名成為世界公認的崇高榮譽。

張昊教授野外考察

“張昊”星于2001年7月28日被發現,臨時編號2001OB105, 是一顆主帶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軌道半長軸、近日點和遠日點分別為2.66、2.38和2.94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4.3年。

能夠以我校教師身份被命名,不僅與張昊教授在行星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有關,更與我校70多年來的辦學成就密切相關。

我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大學,長期堅守“上天、入地、下海、登極”的時代使命,在空間科學領域也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就。在浩瀚的星空中,閃爍著四顆耀眼的小行星,它們就是“歐陽自遠”星、“馬永生”星、“張彌曼”星和“張昊”星,彰顯著學校追引世界科學前沿、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建設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自幼有個天文夢

“我時常仰望星空,相對于這漫天星空,人類顯得那么渺小。我時常慶幸自己何其幸運,能參與到行星研究的偉大歷史中。”

在收到“張昊”星這份“禮物”之前,張昊“追星”已有30多年了。初二時,他的父母為他訂閱了一份《天文愛好者》雜志,雜志中介紹的天文學家事跡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尤其是著名天文學家張鈺哲26歲發現“中華”號小行星的故事深深刻在少年張昊的腦海中,他的心里從此埋下了一個天文夢。

張昊親手組裝的牛頓天文望遠鏡

1985年,哈雷彗星回歸期間,年僅15歲的張昊自己動手組裝了一臺牛頓天文望遠鏡,在望遠鏡里看到的土星環、木星的伽利略衛星以及月表的撞擊坑等景觀,對他造成了極大的震撼。這臺望遠鏡成為張昊家中為數不多的“珍寶”,一直陪伴他到現在。

1988年高考結束,張昊被西北工業大學航空發動機專業錄取,但他在入學后發現自己對物理學更有興趣,因此在1992年考研時,他跨校跨專業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固體物理學專業的研究生。碩士畢業后,他進入中科院物理所,成為一名光譜實驗工程師。1998年,張昊來到美國邁阿密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主要從事淺海沉積物光學反射特征的研究。此后,他又先后在邁阿密大學、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這些學習的積累為他后來開展行星遙感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0年,張昊加入我校空間中心(后更名為地球科學學院行星科學研究所),主要從事行星遙感探測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并于當年入選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

為行星研究無怨無悔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個人心底的太空探索夢想。”

從2010年來到地大開始,張昊便和他的團隊一起,致力于行星光譜和光度學、光散射和定量遙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天文聯合基金等項目。

行星遙感實驗室研發的各類光度和光譜測量裝置

作為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科學團隊成員,張昊帶領他的團隊對探月數據進行了分析,他領導建設的行星遙感實驗室,研發了多套反射光譜和光度測量裝置,對包括嫦娥五號月球返樣在內的行星材料及其相似物開展了深入的實驗研究,研究成果使玉兔號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多次登上國際權威刊物封面或網站首頁,提高了我國探月工程的國際顯示度。團隊還開展了各類行星模擬物的反射光譜研究及其在行星地質中的應用。

張昊教授(左一)和學生一起做實驗

在多年的教學科研工作中,張昊教授對學生進行悉心指導。他所指導的“行星科學研究團隊”于2016年入選全國“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學生代表在頒獎儀式上獲得時任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16年,他指導的碩士畢業生金偉東獲得“李四光優秀學生提名獎”。2021年6月他指導的博士生胡曉依獲得全國行星科學大會優秀論文獎。目前,行星遙感實驗室已畢業博士生2人、碩士生5人,在讀博士生6人、碩士生1人。          

為航天科普無償提供隕石    

由于大部分天體沒有采樣返回樣品,因此隕石是研究者最易獲得的行星材料。在過去的10多年里,行星遙感實驗室收集到了不少珍貴的隕石和多種國外合作者提供的模擬行星表壤。這些隕石和模擬行星表壤也極大地推動了學校航天科普工作的發展。


《九天攬月·筑夢蒼穹——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部分展品

2020年,中國航天成功實施了以嫦娥五號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并面向全球提供服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為代表的航天任務。為向大眾科普航空航天知識,2020年12月7日,在地球科學學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張昊、何琦等老師的支持下,逸夫博物館及時推出《九天攬月·筑夢蒼穹——嫦娥五號模擬月壤及隕石展》,集中展示老師們珍藏的隕石樣品和系列模擬月壤。其中,墨西哥奇瓦瓦州上空墜落的阿連德隕石、2018年6月降落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曼桂隕石,協助NASA勘探任務的模擬火星壤、模擬小行星壤、富硫酸鹽型模擬火星壤、富粘土型模擬火星壤等由張昊教授提供。

行星與地球展廳

2022年恰逢我校建校70周年,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青少年對航天科普的需求,展現我校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就,在肖龍教授、張昊教授和何琦老師等教師的大力支持下,逸夫博物館對原“地球奧秘展廳”進行升級改造,更名為“行星與地球展廳”,肖龍教授團隊研制的模擬月壤以及張昊教授提供的隕石標本和模擬火星壤等成為展廳重要的支撐展品,與廣大觀眾進行零距離接觸,讓觀眾盡享攀天比日月、手可摘星辰的現場體驗。

張昊教授說:“從小接受的天文知識,促使我用一生的時間去探索太空。能夠把收藏多年的隕石標本展現給廣大社會觀眾,這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希望逸夫博物館的科普展陳,能夠點亮更多孩子的航天夢想。”

今后,在浩瀚的蒼穹,會有四顆地大人專屬的星星閃耀,陪伴著地大人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激勵廣大校友師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到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不懈奮斗中。(編輯 孫彥欽 審稿 陳華文)


最新動態
太阳城娱乐正网| 大发888娱乐城在线| 顶级赌场网址| 六合彩开| 百家乐官网账号变动原因| 24山认龙立向| 水浒传老虎机破解| 百家乐官网赌博牌路分析| 威尼斯人娱乐网网址| 澳门百家乐官网经历| 大发888娱乐场骗局| 百家乐官网空调维修| 深圳太阳城酒店| 百家乐官网怎么才会赢| 百威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发牌铲| 百家乐黏土筹码| 固始县| 百家乐官网轮盘桌| 网上百家乐官网乐代理| 威尼斯人娱乐城优惠活动|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上赌博| 百家乐庄闲的分布| 百家乐官网销售视频| 海立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利高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怎么刷反水| 澳门百家乐网络游戏信誉怎么样| 百家乐官网美食坊| 大发888娱乐场118| 百家乐群11889| 百家乐官网破解软件真的有用吗 | 娱乐城百家乐高手| 百家乐官网赌具哪里最好| 太阳城公司| 地理风水24山72局杨公水法| 大发888 894| 百家乐官网的看路技巧| ea平台| 缅甸百家乐博彩真假| 皇家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