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上,一名女大學生和三名背著登山設備的隊友,共同拿著寫有“中國地質大學”的旗幟拍下珍貴的合影。這是2012年5月19日在地球之巔的一幕。
12月10日,我國首位登頂珠峰的在校女大學生陳晨的故事,被搬到了2024年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的現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17名師生深情演繹了陳晨的奮斗故事,展現了該校師生迎難而上、向上攀登的精神。

節目表演
重現首位問鼎珠峰的女大學生的故事
舞臺上,十余名身著登山服、背著登山包的地大登山隊隊員正拉著登山繩前進著,他們相互扶持,一同堅定地望著遠方的珠峰前進。登頂之路并不平坦,陳晨也有過想要退縮的時候,在一次在營地休息時,她給媽媽寫去了一封信,道出了對媽媽的思念。此時,舞臺上一名舞者和登山隊員跳起一段雙人舞,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鼓勵。那一夜之后,地大登山隊員們繼續前行,他們一同向上攀登,最終登上了珠峰。

節目表演
該舞蹈以陳晨的故事為原型編排。2012年5月19日,作為唯一的女性,陳晨與其他三名隊友共同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為我國首位問鼎珠峰的在校女大學生。“陳晨同學我是非常敬佩的。對于珠穆朗瑪峰,我可以說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同陳晨同學交談時說道。
“太激動了,最后‘登頂珠峰’的那一刻,我深切體會到了我們地大人向上攀登的精神。”陳晨的扮演者、地大藝術與傳媒學院大二學生張阿雪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她反復揣摩陳晨的心理世界,“她勇于面對極限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
地大被譽為中國登山戶外運動的“黃埔軍校”,一直與登山運動有著深遠的淵源。地質工作者需要經常在野外開展地質調查和研究,登山則是必備的技能。登山等戶外運動的實踐,在許多地大的學院中都有體現。參與這次表演的地大體育學院的學生王淞告訴記者,學院一直都有登山和各類戶外運動的傳統,在校的課程中也學習了很多戶外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許多老師也都是登山界的知名人物。

王淞對于能夠出演這部情景劇十分高興,他自己平時也有許多戶外徒步和登山的經歷,哈巴雪山、四姑娘山的大峰等都有去過。當提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登山,他分享了他登頂哈巴雪山的經歷。
這座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被譽為“初級技術型山峰”,卻以其陡峭的攀登路徑和復雜的地形聞名。王淞與隊友們在凌晨時出發,全副武裝,頭燈照亮漆黑的前路。四五個小時的攀登,他們終于到達頂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白雪皚皚的山頂,眼前的景象讓所有疲憊一掃而空。“那一刻,我們都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也更能領悟學長學姐們向上攀登的精神。”王淞感慨。在未來,他也有去攀登更多雪山的計劃,最近也正為攀登洛堆峰做準備。
曾攀登祁連雪山的老師也參演節目
“登上雪山看到的美景,我到現在都記憶深刻,那種壯闊的美,無與倫比。”當天,參演節目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補建偉副教授再次回憶起了自己在祁連山登山科考的故事。
補建偉曾參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和多次祁連山地區的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工作。那里被稱為中國的“地質寶庫”,但也以環境惡劣和地形復雜著稱。2012年至2014年間,他每年都帶隊深入祁連山,完成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評估工作。

補建偉在登山
補建偉老師回憶起那段日子,感慨萬千。“我們一般駐扎在2000多米的營地,有時為了加密觀測降雨和河道徑流需要連續幾天睡在牛圈和羊圈。有時為了到冰川取樣,需要徒步穿越高山灌叢、草甸、苔原地帶和寒漠帶,抵達5000多米的冰川覆蓋區。”他提到攀登的艱難,“隨著海拔升高,氧氣含量急劇下降,溫度每上升100米便下降0.6-0.8攝氏度。冰川上的強風像刀子一樣割過皮膚,反射的紫外線更是讓眼睛刺痛。有一次由于突來的大風把我們的裝備吹走了,我們的眼睛和皮膚失去了防護措施,我們下山后集體出現了嚴重的雪盲和皮膚灼傷,用了一個多月才恢復。”不光是體能上,對心理上也是巨大的沖擊。不過他也表示,每次登上一個冰川頂峰,腳下厚達數十米的古老冰蓋在陽光下泛著冷光,看到這壯美而神秘的景象又感覺值得了。
科考任務的艱辛遠不止于自然環境的挑戰,登山的過程常有各種意外的發生,他回憶起團隊成員一次在山上迷失方向的經歷。在一次攀登中,本應該到了下山集合的時間點但遲遲不見隊伍成員下來。山上也沒有信號,只能沿著既定的路線去尋找。天色漸暗,通信中斷,湍急的河流也阻擋了尋找的腳步。直到遠處出現微弱的手電光,他們才最終找到失聯的同伴,并強行渡河回到對面。補建偉感嘆:“在高原的荒野中,每一次失聯都可能是生與死的考驗,但團隊的支持與彼此的信任,讓我們一次次克服了極限。”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補建偉對表演其實并不熟悉,起初對于參與這次表演還有些猶豫。“我最初對表演完全沒有概念,覺得這與我的科研工作距離很遠。但后來,我意識到這不僅是對陳晨事跡的致敬,也是對自己的再一次挑戰和對‘攀登精神’的詮釋與傳遞。”補建偉說。

節目表演
該舞蹈編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周黎告訴記者,這正是該舞蹈節目想傳遞的精神,“只要心中有夢,定能抵達高峰。”
據悉,目前該校已有14位地大人26次登頂珠穆朗瑪峰,其中地大登山隊是全球首支成功登頂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到達南北極點的大學登山隊。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登山之于地大,不只是一項事業,更是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縱觀地大登山歷史,地大登山者們始終扎根中國、胸懷世界,為國家尊嚴而登山,為服務科考而登山,為我國登山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實習生 劉星雨、黃靖宇,原載極目新聞客戶端,2024年12月10日)
新聞延伸:12月10日,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省委網信辦、團省委、省教育廳主辦的2024年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文化成果集中宣傳展示活動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本次活動以“網聚長江文明力量 綻放荊楚文化風采”為主題,通過網絡文化成果作品展、情景劇展演等形式,展示了湖北省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實踐與成果。
我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微信公眾號獲評“湖北省高校優秀新媒體賬號”,“同上一堂為國攀登思政大課”獲評“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賡續搖籃精神 凝聚奮斗力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傾力打造搖籃網絡文化品牌”獲評“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文化品牌”,“百萬網友的地理課代表”年躍獲評“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達人”。情景舞蹈《攀登》作為全省入選的8個優秀節目之一在活動現場舞臺演出。學校被評為“2024年湖北省高校優秀網絡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表現突出工作單位”。
活動自今年4月正式啟動,面向省內高校圍繞優秀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優秀網絡文化品牌、優秀短視頻作品、優秀網絡達人、優秀新媒體賬號等5個方面進行征集,吸引133所在鄂高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