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聞網訊 (通訊員 丁苗苗 溫紅揚)6月25日,第十五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我校蘇學斌、王香增兩位校友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蘇學斌,男,1968年生,工學博士,正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我校1991屆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校友。現任中國鈾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鈾礦采冶領域首席專家。長期從事關鍵核材料鈾采冶技術研究,在鈾礦地浸高效采冶、復雜砂巖鈾礦開發等技術領域,建立了獨特的CO2 + O2 綠色高效的先進鈾礦采冶技術體系,突破了低品位、低滲透、高碳酸鹽等復雜砂巖鈾礦開發世界性難題,創建了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的我國第三代鈾礦采冶新技術體系;在鈾多金屬礦床采冶技術研究方面,帶領團隊研發了鈾稀土梯級分離-協同利用-綠色安全處置一體化技術,支撐在湖南建成首個萬噸級獨居石項目。其成果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銀質獎1項、中國工業大獎提名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省部級及學會、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和三等獎10余項;核能行業協會創新團隊獎1項(帶頭人)。授權發明專利50余項,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鈾礦采冶相關專著7部。
王香增,男,1968年生,博士后,正高級工程師,我校能源地質工程專業博士校友。現任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地質師、首席科學家。陜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國家863計劃項目首席專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負責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組建延長石油集團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長。曾任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地質師、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國內唯一非常規油氣領域專業期刊《非常規油氣》主編。長期從事特低滲、非常規致密油氣和CCUS理論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建立了延長石油科技創新體系,在延長油田連續16年千萬噸以上增產穩產、特大型延安氣田發現及規模效益開發、全流程一體化CCUS項目等重大工程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中,牽頭打造的CCUS項目于2015年在國內率先通過“碳封存領導人論壇(CSLF)”國際認證。同年,項目被納入《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據悉,本次共有41位科技專家獲獎,包括光華工程科技成就獎1名和光華工程科技獎40名。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經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室批準,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工程科技界的重要獎項,旨在對工程科技及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工程師、科學家給予獎勵,激勵其從事工程科技研究、發展、應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業界譽為“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編輯 孫彥欽 審稿 陳華文)